猜你喜欢
冬天打雷预示着什么(冬天打雷预示着什么预兆)
冬天下雨天打雷有什么征兆?
冬天下雨天大量预兆天要降大雪。
冬天打雷,说明大气能产生足够的不稳定和水汽。潮湿的空气能促进降雪,所以有“冬天打雷雷打雪”一说。
“冬雷”这种罕见的天气现象是气候变化的信号吗?其实,气候是一个很大范围很长时间的整体特征,不能由一两次特殊天气现象决定。今年11月全国很多地区出现冬雷和降雪,主要是北半球中高纬的大气环流的突然调整引起的。在中高纬地区上空有着全年存在的西风带环流,把空气不间断地从上游输送到我国。
冬天打雷是什么征兆?
冬季打雷因为少见,所以民间认为一旦出现了便会有相应的征兆。有这样的谚语:雷打冬,十个牛栏九个空。意思是冬天打雷了,牛就会出现大量的死亡,因为天气会比较寒冷,牛会被冻死。
一般谚语总是很难用科学来解释的,因为这些都是生活经验的积累。但如果按照上述雷电形成条件来看,貌似有些不符,因为雷电只有在空气比较暖湿的情况下才会抬升,怎么会冷呢?不过,通常谚语所表达的是未来会发生的事,不是当下。谚语中的“冬”是立冬,说的是立冬打雷了,未来天气会非常寒冷。
在古代,人们认为冬季打雷是一种违反天地规律的现象,所以是不吉利的。但是,那是古人没理解这一现象由来所得出的结论。现在了解了雷电的形成,便知道冬季打雷是一种正常现象。
“冬雷”顾名思义,是冬季打雷的意思。要想了解冬天为什么会出现打雷,就要先知道雷电是怎么形成的。雷电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,这些条件在春夏季比较容易出现。即充足的水汽、让暖湿气流上升的动力以及剧烈的对流运动。
冬季气候是比较干燥的。尤其北方的冬季,寒冷而干燥,打雷现象几乎不会出现。但是,南方地区就不同了,南方冬季气候是相对温暖和潮湿的。当冷空气南下的时候,由于地面温度比较高,气流抬升,冷空气下沉,便形成了对流。所以,南方地区冬季出现打雷也是正常的。不过,冬季我国光照热度普遍偏少,地面将暖湿气流抬升的动力不足,即便水汽够足,也很难出现对流。
冬天会打雷吗?
昨天早晨,在下雪过程中很多市民都听到了打雷,气象专家表示,这是人们通常说的“雷打雪”,冬季打雷是出现暴雪的先兆。
“雷打雪”通常指的是在降雪的同时伴有打雷现象,主要原因是之前暖湿空气势力较强,冷空气下来的时候,产生较强的对流天气,引发了雷电活动。民谚中就有“冬天打雷雷打雪”的说法。
专家表示,出现“雷打雪”需要几个条件:在1500米到3000米的高度上,有极强的暖湿气流输送;有良好的大气不稳定条件配合,气象术语称之为“条件对称不稳定大气承接条件”;在底层即边界层一公里以内的高度是冷的,叫“高架雷暴”。
专家解释,冬天出现“雷打雪”现象虽然少见,却相当正常。冷暖空气交汇比较激烈,暖湿气流快速抬升形成垂直对流,就会形成雷雨云团,从而出现“雷打雪”。在冬天出现这种现象较为少见,原因是冬季低层和地面温度本身就很低,对流旺盛到足以产生雷电的机会并不多。